回顧2013新創企業,4大致命錯誤別再犯!


回顧2013新創企業,4大致命錯誤別再犯!

數位時代網站|撰文者:陳芷鈴編譯發表日期:2014-02-26

雖然新創企業的成功機會並不大,平均有四分之三將走向失敗,但這些失敗經驗卻可能幫助你成為另外25%的勝利組!從16歲就開始創業、曾以4000萬美元與3億美元賣出新創事業的查哈爾(Gurbaksh Chahal),現為社交廣告公司RadiumOne的創辦人與執行長,他回顧去年的矽谷新創發展,提出了4項所觀察到的致命錯誤,提醒一同在創業路上努力的大家別再重蹈覆轍:

管理團隊成長而非盲目徵才

去年被認為有機會在行動支付領域與Square一較高下的新創公司Clinkle,於種子輪就獲得高達2500萬美元的資金,可見創投們相當看好它的潛力。在還未正式推出App之前,Clinkle不惜重金打造管理團隊,包括請來前Netflix財務長麥卡錫(Barry McCarthy)擔任營運長。然而,Clinkle在去年底卻大舉裁員近四分之一,引起這些員工在網路上指控公司管理不善。查哈爾認為管理團隊成長進度才是新創企業該專注的重點,對於增減公司人力都必須謹慎考量,並且給予員工應得的報酬與獎勵。

不敢創新就等著滅亡

2012年第三季爆跌88%的獲利表現,讓大多數分析師都不看好線上影音串流公司Netflix的發展,但隨後Netflix大膽轉型,把自己當成像 HBO這樣的付費電視來經營,不論是自製獲得艾美獎的影集《紙牌屋》(House of Cards),或是買下奧斯卡提名記錄片《廣場》(The Square)的版權,都可看出Netflix在內容品質上已不輸傳統電視產業,這樣的創新也讓Netflix市值在16個月內就增加了180億美元。查 哈爾指出Netflix善用數據分析來確認推出的內容會受歡迎,這帶給新創企業很好的啟示,精確評估風險可支持自己更勇於創新。

公開內幕可獲得更多好建議

線上影音平台Marcellus.tv的創辦人慕克吉(Preetam Mukherjee)在創業初期堅持低調保密,不讓外界知道任何與服務或產品相關的資訊,等到網站上線後,卻因為其他影音平台提供了更好的功能,而使得 Marcellus.tv並不如慕克吉所預期的成功。相較之下,軟體服務公司Groove的創辦人特恩布爾(Alex Turnbull)常在部落格上公開內幕細節,儘管有讀者認為他透露得太多,但卻因此而獲得更多專業意見,等於是免費讓自家公司獲得諮詢服務。查哈爾認為 大方分享公司內部狀況,可獲得許多寶貴的意見回饋,也因為跟外界有所交流,可以更了解整體產業或競爭對手的發展,讓天使投資者有機會看見自己的新創事業。

積極與客戶進行溝通

成功的企業必須學會如何傾聽外界聲音,尤其是客戶的意見。一個不滿意的客戶可以很輕易地使用社群媒體來傳播公司的負面形象,不論事實的真相為何,這種情況 必定對公司造成傷害。查哈爾舉美國西南航空為例,雖然不是新創公司,但它在社群媒體的經營上非常用心,約有30位網路寫手與公司合作,負責產出內容,內部 則有6人團隊負責相關事務,不論是服務上可能出現的失誤,或是公司決策所引起的爭議,西南航空都會快速在社群媒體上做出回應,也因此成功塑造以人為本的品 牌形象。查哈爾認為新創公司雖然不像大型企業得面對這麼多客戶,但在回應客戶的需求上必須像這些大公司一樣,做到又快又好,更重要的是,善用客戶的意見來 調整公司發展方向,強化新創事業對整體大環境的適應力。

 

資訊來源:re/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