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在過去封閉的媒體環境下,記者是一個人人尊敬並稱羨的職業,因為他能掌控訊息的發散,人人都要在他的筆下求生存,媒體決定想讓我們看見什麼、能讓我們看見什麼,我們根本不可能有選擇權,不自覺思想就被動的被控制著,因此有人認為:真正的民主,是擁有自由的媒體。

如今媒體自由化、管道多元化了,傳統媒體逐漸式微,當年的風光已不再,紛紛轉變型態做內容,緊接著mobile行動時代來臨,社群媒體又在這短短幾 年間聲勢水漲船高,以Instagram為例,根據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14年3月底為止,每個月的平均流量已超過兩億人次。世界的脈絡已能一手掌握, 自主媒體權落在自己手中了!難道我們還要甘於做一個只負責接收訊息的角色?

content-01

圖1:傳統資訊思維VS內容故事行銷思維WHICH DO YOU CHOOSE?

自媒力是持續的關心,持續的培養默契

做自己的媒體最重要的就是要持續產出內容,目的在於深入用戶行為,並不是寫出一、兩篇好文章,拍出一、兩支感動人的微電影,就能吸引和留住客戶。不 持續經營就會像放煙火一般短暫,Yahoo!奇摩媒體行銷部經理彭偉華強調,內容必須長期、持續地發布,且企業最好自己學著創造內容。Avi Savar在《Content to Commerce》一書中曾強調:「品牌內容要成功,應先瞭解目標消費者的熱情所在,進而和消費者的故事連結,優先從消費者的角度創造獨特、原創、充滿力 量的品牌內容,將人的故事和產品的故事自然地連結。」創造自媒體,可以是品牌、可以是素人,就讓以下例子帶我們了解自媒的魅力吧!

OREO即時創造當下最in的話題

還記得2013年美式足球比賽Super Bowl超級盃,那場史無前例的大停電,黑頻的時間長達35分鐘,民眾不敢離開位置、不敢轉台,就怕錯過任何精采一幕,這時候的一個反應無非是拿起手機開 始-滑,打發一下時間等待超級盃,順便了解大停電的情況。OREO就在此時把握住機會在Twitter上寫著「Power Out? No problem (停電嗎?沒問題。)」,並發了一張在黑暗處發光的Oreo餅乾,寫著「YOU CAN STILL DUNK IN THE DARK(你在黑暗中還是可以泡著吃)」,就這樣吸引15,000多人轉貼,成功地把球賽中半小時停電時間變成絕佳的行銷機會。

Oreo餅乾的及時性內容行銷

圖2:OREO:YOU CAN STILL DUNK IN THE DARK

OREO在品牌一百周年慶時推出了Daily Twist活動,挑戰100天的不可能!連續一百天,而每天露出一篇廣告。活動創造出驚人的回應,也得到許多獎項的肯定,如坎城金獅獎、Clio廣告獎等。活動引起的關注效益,可從下列數字表現證實。

1.FB粉絲在100天內增加了一百萬人,創造四億三千三百萬次的FB瀏覽,分享比例較活動前3個月增加280%

2.相較於活動前三個月,內容在Tweeter上被re-tweet的比例增加515%

3.總共創造兩億三千一百萬次曝光的媒體效應(Impressions)

品牌將即時的消息參與其中發揮創意,讓品牌給民眾一種「原來我們與你這麼近」的感覺,有一種錯覺:我當下發生的事你也在關心,品牌是不是就像我的好 友?一樣活在同樣的時空,發生一樣的事,遇到同樣的問題,距離就在此刻瞬間拉近!OREO成功關鍵點在於提供網友有興趣的內容,成為一個與世界聯結、充滿 生命力的內容提供者,而不再只是一個離你、離我很遙遠的品牌形象!

UNIQLO動感體驗與會員黏度大增

說到UNIQLO你會想到什麼?時尚穿著?我想應該不是!雖然是服飾品牌,但它在品牌形象上並不直接讓人聯想到時尚或實穿。在行動裝置上它可不是只 有一款供消費者血拼購物用的app,而是出了一系列直接延伸的產品如街拍app,還有相機、日曆、食譜、鬧鐘,它們看似與本業都沒有什麼關聯,在同類 app實用性也不一定是最高,卻產生與消費者的日常生活的相融性,UNIQLO創造了不同於其他服飾品牌的一種「生活」氛圍,在無形之中帶來價值。

「UNIQLO WAKE UP」裡頭包含7種不同鬧鈴聲,其根據自己所在每天不同的天氣、時間和星期,自動生成最適合當天的鬧鈴聲和背景色,還可以連接到Facebook、 Twitter等社交網路,分享現在的天氣、時間和溫度。在地球圖示的一項還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分享,讓世界更近了,極為有趣。

「UTme!」透過這個APP,你可以自己設計T-Shirt圖案,透過拍照、手機內的照片或圖片、做為主圖,或是純粹輸入文字都能當作T- Shirt圖案。除此之外最有趣的是,還能用搖晃shake的方式,讓圖案產生散開或點陣等不同特效,最後還可以將製作好的圖案T上傳至UNIQLO網站 或將自己的創意帶回家,與使用者共同創造體驗與回憶!

透過系列行動app與生活和體驗緊密結合,UNIQLO無意間拉近了品牌與用戶的距離,從生活中慢慢滲入,在微小的地方給予不同的關心與驚奇,品牌不再只是高高在上的指標,而是最貼近生活的依靠。

KLM貼心送禮照顧你無微不至

送禮是一門學問,如何送到眾多消費者心坎裡?荷蘭航空KLM有辦法。去年10月13日到17日,KLM舉辦了一個《Happy to Help 樂於助人》的活動,這一星期只要跟飛航旅行有關的任何難題,KLM都想辦法幫你解決,而且不管你在哪裡、搭乘哪個航班、是不是荷蘭航空的乘客。

KLM在阿姆斯特丹機場設了一個玻璃屋的「戰情中心」,不但連結全球主要機場,集合了250位專責的人員,24小時待命,而且任何人不管搭乘什麼航 班,只要用twitter發送,只要是期間內與飛航旅行有關的資訊,就會被收集到戰情中心。再以各種類型去做分類,食物、登機、服務、電壓等等,用一整面 的螢幕牆呈現出來,除了透過虛擬的網路,加上#HappyToHelp回覆並解決問題外,也可能是實體的幫助與接觸,由地勤人員親自到你面前送上「禮 物」。

KLM003

圖3:整片螢幕牆一目了然讓各種疑難雜症

KLM005

圖4:有網友要早起趕飛機,KLM說:需要我打電話叫你起床嗎?

KLM從了解民眾需求到即時解決回應,以及客製化的貼心服務,整合了實體虛擬空間,雖然完成了整個體驗之後,表面上只是少數人直接得到好處,卻經由 這少數人的實例,見證並且擴散了KLM想要表達的關懷與傳遞的訊息。藉由數位時代的品牌思維,透過跨空間虛實整合,緊緊繫著那份溫情,有效利用社群是一個 很好與用戶產生情感的方式,也更符合現代人樂於接收訊息的方式。

Net-a-Porter媒體與零售的完美邂逅

覺得自己懂時尚的人,不能不知道NET-A-PORTER.COM,這個全球首屈一指的時尚購物網站!它在14年前創立,大大改變了全球時裝精品購物習慣,成為經典、成為最TOP的時尚標竿。

giftGuide_bg

圖5:Net-a-Porter精選高端完美禮物,送上真摯溫馨祝福

Net-a-Porte將「購物」與「媒體」完美結合。像電子時尚雜誌又像電子逛街體驗,沒有人會認為它只是購物網站。創辦人Massenet自己 在WWD和Tatler做記者的經歷讓她從內容出發影響用戶給予豐富的體驗、流暢的介面促成用戶的交易。這就是內容與零售的完美結合,因為內容在這裡打造 了櫥窗、店內陳列、導購等一系列傳統零售店在現實中營造的有助於促成交易的情境。

Net-a-Porter

圖6:媒體與零售的完美結合,享受無比的購物的樂趣

不落後行動世代的腳步,2013年Net-a-Porter正式推出自創的社群平台App《The Netbook》, 提供個人專頁、我的最愛清單、追蹤他人專頁和最重要的購物功能,創造了一個新的行動應用程序,創立用戶從名牌網路零售商分享自己喜歡的產品社交網路。 Net-a-Porter創辦人Natalie Massenet曾說:「在未來,媒體公司會成為零售商,零售商也會成為媒體公司」。在這個虛擬的購物空間,可以享受挑選、比價、配色、搭配、教學等等, 比實體購物沒有壓迫感、比翻雜誌還有趣。一但用戶愛上了,就黏住了!

別浪費你的免費資源,從打造自己的媒體開始

在一個社交媒體時代,數位媒體時代,個人的關係網是360度開放的,每一個個體都有無比大的影響力,造就了自媒魅力的誕生。

星巴克正在營造共體的概念,賦予每一位員工價值和活力,將每一位員工變成自媒體,讓他們融入並成為星巴克向外擴散的商業社交網路關鍵節點,而這正是 星巴克深度推進個性化零售的組織基礎。喬希·貝諾夫與泰德·謝德勒在合著的《創新推動者》一書中表示,在這個微博、iPhones、SNS和影音網站大行 其道的時代,客戶早已一改往日的「溫順」,企業也正在經歷創新從中央向普通員工擴散的「英雄化」過程,此時企業需要將員工變成一個個「高度靈活且足智多謀 的個體」(Highly Empowered and Resourceful Operatives, HERO)。

BECOMING YOUR OWN MEDIA!

數位時代每個人都擁有舞台,只是在於你如何打造你的舞台,花多少心思打造?企業品牌不一定要成為指標性代表,但你一定要成為用戶的好朋友,素人不一 性要特別漂亮或有知名度,但你一定要夠能引起共鳴。現今我們可以決定要接收哪裡的資訊、哪一種資訊,也可以選擇要做哪一種靈魂個性的自媒體。在這樣多元創 意、分享擴散、虛實共存的大千世界,還有太多有趣的創意可以發揮!還有太多有意義的點子可以落實!

曾經以為要影響世界根本天方夜譚,現在我們相信小小的力量不會只是小小的力量,只要時間、內容、方法一次對位,扎扎實實的一小步會比華而空虛的一大步,來得更加有意義、更加有影響力!創造自己的魔法媒力吧,BEING YOUR OWN MEDIA!

122

圖7:BECOMING YOUR OWN MEDIA被世界看見的舞台就在眼前

本文出自Phimedia通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