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位時代》雜誌連續七年製作「台灣網站100強」,2013年的榜首再次由Facebook拿下,緊接在冠軍之後的,則是第二名雅虎奇摩和第三名YouTube。
社群網站拓商機
《數位時代》編輯總監盧諭緯指出,今年榜單有兩大關注重點,一是「社群」,另一個「線上娛樂」。在2013年百強榜單中,若以網站類別來看,社群類網站進榜30家,不僅數量最多,也創下新高紀錄,其中榜首Facebook自2011年首次拿下排名第一後,已三次連莊冠軍,顯見社群服務已成為使用者網路生活的重心,社群趨勢仍是未來網路產業的觀察重點。
線上娛樂網站最吸睛
另一個受網友歡迎的網站類別,則是線上娛樂類,在單次停留時間、單月每人使用時間兩項指標中,皆拿下冠軍寶座。其中遊戲橘子經營的遊戲網站「beanfun!樂豆」,排名從去年的第44名進步到今年的第28名,而另一個專門報導網路熱門趣味新聞的網站「卡卡洛普」,排名則從去年的第71名進步到今年的第55名,成長幅度驚人。顯示線上娛樂類網站靠著有趣吸睛的特性,吸引網友停留時間加長,黏性十足。
另外值得關注的網站,是在2012年宣布正式進軍台灣市場的中國網購龍頭「淘寶網」,透過加強基礎建設,如改善會員註冊及跨國購買流程、開通國際信用卡付費等方式,連帶助長兩岸跨國交易,今年排名從第54名進步到第34名。
而在今年新進榜的網站中,由東森集團在2011年11月推出的「ETtoday東森新聞雲」,透過開設多達12個粉絲團、粉絲總數超過40萬人的串聯分享力量,首次進榜就拿下第31名。
2013年《數位時代》台灣網站100強採用的排行方式,同時採取流量與黏度兩種參考標準,以六個月為基準,綜合Alexa.com、comScore、Nielsen三家監測單位共七項指標計算而成。
《附件一:2013年台灣網站100強前30名》
排名 |
去年排名 |
網站名稱 |
類別 |
總分 |
1 |
1 |
社群 |
498.83 |
|
2 |
3 |
雅虎奇摩 | 入口網站 |
497.8 |
3 |
2 |
YouTube | 線上娛樂 |
496.4 |
4 |
11 |
Google台灣 | 搜尋引擎 |
490.98 |
5 |
4 |
無名小站 | 社群 |
488.03 |
6 |
7 |
伊莉討論區 | 社群 |
487.73 |
7 |
5 |
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 | 社群 |
485.55 |
8 |
13 |
WindowsLive | 社群 |
484.83 |
9 |
6 |
露天拍賣 | 電子商務 |
484.35 |
10 |
14 |
聯合新聞網 | 新聞 |
483.5 |
11 |
19 |
百度 | 搜尋引擎 |
483.43 |
12 |
10 |
痞客邦 | 社群 |
483.3 |
13 |
16 |
PChome Online | 電子商務 |
482.93 |
14 |
8 |
Mobile01 | 社群 |
482.58 |
15 |
12 |
HiNet | 入口網站 |
481.8 |
16 |
9 |
蘋果日報 | 新聞 |
478.08 |
17 |
24 |
維基百科 | 社群 |
477.45 |
18 |
35 |
中時電子報 | 新聞 |
473.18 |
19 |
15 |
yam蕃薯藤 | 入口網站 |
473.03 |
20 |
28 |
MSN台灣 | 入口網站 |
473 |
21 |
18 |
momo富邦購物網 | 電子商務 |
472.3 |
22 |
20 |
104人力銀行 | 生活資訊/服務查詢 |
471.8 |
23 |
25 |
NOWnews今日新聞網 | 新聞 |
470.75 |
24 |
22 |
博客來 | 電子商務 |
470.08 |
25 |
26 |
隨意窩Xuite | 社群 |
469.35 |
26 |
33 |
XVIDEOS | 成人 |
466.43 |
27 |
27 |
Blogger | 社群 |
462.88 |
28 |
44 |
beanfun!樂豆 | 線上娛樂 |
462.33 |
29 |
21 |
卡提諾論壇 | 社群 |
462.13 |
30 |
29 |
lativ | 電子商務 |
461.98 |
《附件二:研究方法》
排名依據七項指標說明如下:
Alexa台灣區平均排名:《數位時代》定期抓取Alexa台灣區單日排名,近半年共抓取六次,包括2012年6月15日(周五)、7月18日(周三)、8月28日(周二)、9月20日(周四)、10月16日(周二),以及11月29日(週四)。再以這六次排名的平均值進行流水號排序,平均值最小者,積分最高。
comScore / Nielsen平均每月觸達人數:台灣民眾單月瀏覽該網站至少一次的人數。將2012年6到11月,共六個月份的數據平均,平均人數越多者,積分越高。
comScore / Nielsen平均單次停留時間:台灣民眾平均單次瀏覽該網站所花費的時間。將2012年6到11月,共六個月份的數據平均,平均時間越長者,積分越高。
comScore / Nielsen平均單月每人使用時間:台灣民眾平均每人單月花費在該網站的時間。將2012年6到11月,共六個月份的數據平均,時間越長者,積分越高。
七項指標在計算時,考量到流量是網站經營與廣告主更看重的指標,因此在七項指標中,流量指標占九成權重,計算公式如下:
Alexa.com | comScore | Nielsen | |||
台灣區平均排名 | 50% | 平均每月觸達人數 | 20% | 平均每月觸達人數 | 20% |
平均單次停留時間 | 2.5% | 平均單次停留時間 | 2.5% | ||
平均單月每人使用時間 | 2.5% | 平均單月每人使用時間 | 2.5% |
延伸閱讀:
垂直分眾時代來臨,2013台灣網站100強揭曉
-
[226期雜誌精選] 社群始終是網路趨勢的觀察重點,對比Facebook滿足廣泛社群需求的特性,占有利基市場的垂直型社群網站,抓住網友對特定領域的互動需求,深度結合特定產業,打造出更有彈性的獲利模式。
如果說一個人的社群世界是由橫軸和縱軸交織而成的虛擬空間,占據網友眼球的Facebook無疑是從橫向出發,連結所有朋友,滿足廣泛的社群需求。以這為基礎再往深度發展,著重特定領域的分眾社群應運而生,拼湊出一個人完整的社群面貌。
當網友的需求越來越多元分散時,連帶影響社群從大眾走向分眾,各種垂直性社群網站應運而生:找美食到愛評網、看美妝資訊到FashionGuide、新手爸媽到BabyHome、想獲得最新遊戲資訊就要去巴哈姆特。
在《數位時代》連續七年製作的「台灣網站100強」中,不管社群趨勢如何改變,這些占有利基市場的垂直型網站,幾乎年年入榜,正是因為它們抓住了網友對特定領域的社群需求。在今年的Web 100榜單中,社群類網站進榜30家,不僅數量最多,也創下新高紀錄。
Facebook的出現的確是個關鍵轉變。就在它瓜分大量使用時間,看似帶來危機的同時,網站上太多資訊、缺少深度、用戶過於分散、使用體驗不夠精準等特性,也為垂直性社群網站找到突破缺口。
「Facebook為社群帶來了新的看法,但卻不會取代垂直性社群網站,」FashionGuide董事長謝攸升觀察,「因為每個人的生活是被不同需求堆疊起來,垂直性社群就是跟人們的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
也因此即使在網路世界中,「垂直性社群」並非新鮮名詞,但Facebook又再一次把這些利基網站推到舞台前。
另一個讓垂直性社群網站備受矚目的關鍵原因,則是資訊爆炸帶來的改變。垂直性社群針對特定主題,提供質量高的內容。愛評網執行長何吉弘認為,經營垂直型社群網站的核心關鍵,就是資訊的完整度跟深度,「如何用最快速度幫使用者篩選出精準資訊,就是未來能勝出的人。」
愛情公寓總經理林志銘則認為,網友使用垂直性社群網站的目的性相當明確,他以高速公路為例,車子一上路目的地明確,要到台中、台南或高雄,而非漫無目的閒逛。而垂直性社群網站的優勢,就是結構化整理資訊,「清楚讓網友知道這個網站可以為他創造什麼價值。」
對這些網站經營者來說,除了專注提升核心內容的深度跟品質外,還要善用綜合性社群網站的力量,創造更多分享曝光。不管是用Open ID登入,或是把連結分享到Facebook上,都有助於將垂直網站的內容更快散布出去,「以前要花很多時間建立這個品牌在使用者心中的價值跟存在感,現在速度變快很多,」何吉弘表示。
謝攸升認為,一旦內容能無縫傳遞到其他網站時,大型綜合網站就不只是瓜分垂直型網站的時間,而是一個帶進流量的新管道,「未來會發展出共生共存的系統,而不是誰取代誰的競爭關係。」
善用分享創造內容流動
食譜分享網站iCook就善用Facebook,只用短短一年時間,就成為台灣最大的食譜社群網站。iCook雖然在2011年11月才推出,但早在9月就率先成立粉絲團,靠著轉貼食譜匯集人氣,至開站當天就已累積1萬名粉絲,也順勢帶動網站首日的破萬流量。開站後iCook更串連Facebook的社交圖譜功能,讓使用者在朋友動態上可看見好友在iCook上收藏了哪道料理,增加iCook的曝光度。目前iCook粉絲人數已累積39萬人,網站超過一半流量都從Facebook而來。
前雅虎奇摩社群發展部總監李全興認為,垂直性社群深耕特定領域,使用者同質性高,也讓網站帶有某種程度的封閉性,因而不易擴散。「透過Facebook的Open Graph功能,能創造垂直性社群的內容流動,讓更多朋友也能看到我在這個社群的動態。」
他認為這種流動除了網友主動分享,屬於較碎片式的內容流動外,網站經營者還可以主動推出各種經過編輯、篩選的主題內容,不僅把網站上的零碎資訊變得更有價值,更可吸引網友持續轉推、收藏,「單一文章只是隨機性的流動,透過編輯流動會更有效果。」
除了透過虛擬的網路力量宣傳,垂直性社群也能選擇和不同的夥伴合作,將影響力擴展到硬體或其他領域上。愛評網就曾和Google地圖、GARMIN導航合作,將美食資訊推到更多載體上,「垂直性社群很容易吸引這種需要在地資訊的合作夥伴,」何吉弘表示。
深耕社群生態,創造虛實體驗
也因為垂直性社群各自代表不同的產業生態系,當往外擴張時,「關鍵是找出自己的利基點,把網站屬性發展得更深,」謝攸升以自家網站為例,FashionGuide從美妝社群起家,去年12月開始轉為女性入口網站,橫向推出美髮、穿搭、醫美和瘦身等各種頻道,一手包辦女孩子從頭到腳的所需資訊。 (本文未完,更多雜誌內容與完整榜單請見2013年3月號數位時代,全國7-11、各大書店熱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