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公司最容易掉進的 12 個陷阱:前人的經驗你最好引以為鑑


關於作者虎嗅網

 數數初創型企業容易掉進的那些陷阱

成功創業不易,企業成功渡過初創期就是一道​​門檻,需要勇氣、技巧與機遇。創業者一肩擔負起許多不為人知的重任,成功之前在漫長的時間隧道中艱難地行進。

其實成功的企業是相似的,失敗的企業也大致會歷經相似的發展陷阱;如下就是企業容易深陷而往往不能自拔的幾大陷阱。

  • 一、陷入“錢”坑

下過圍棋的人非常清晰這一點,往往關鍵時刻,其實不在於棋子多少,而在於“眼”的真假,棋子之“眼”決定棋局的“氣”。這裡其實與企業初創時期極易於陷入“錢”坑很相似。創業者能否把錢用對地方,用在刀口上,就恍如為自己打造了口口“真眼”,從而盤活棋局。

錢永遠是相對的。任何超出度的無序花費,持續下去,就將敲響企業死亡的鐘聲。對於初創型企業,創業者一般通過自籌、吸收投資、產品實現商業兌現,進入擴大再生產的良性循環等三種方式獲取初期啟動資金。但是每種方法都對應一種陷阱誤區。

1、自籌資金的陷阱

該募資方式不僅牽涉創業者大量時間精力,且往往嚴重不夠花,嚴重阻礙跨越式發展,錯失最佳時機。

北京導視互動的總經理徐占基就對記者說過,很多創業的朋友,自己好不容易湊了幾十上百萬,忙了幾個月,眼見難以取得立竿見影的成效,於是被迫頻繁改變方向,最後企業壽終正寢,實是被自己折騰而死。

2、吸收投資的陷阱

吸引外部投資是一個捷徑,但是創業初期融資的成本非常大,很容易引誘創業者走向誤途。對外來投資產生依賴性,一旦折騰次數過多,勢必失去主導權,至少嚴重影響發展的方向。更極端的例子是,創業者可能在資本博弈中變成了打工者,甚至最終被迫含淚出走自己的企業。

王志東含淚難捨新浪也許就是 IT 早期創業那個時代留給人們的悲劇英雄印象。“世界上最短命的門戶網站”——龍訊網也是一個典型的範例,當其高調由成都搬遷到北京中關村輝煌時代大廈時,前 程似乎輝煌在現;誰也沒有預料到,隨後它的投資資金鍊一夕被割斷,頃刻分崩離析,被迫宣布倒閉。還有國內網絡招聘企業智聯招聘令業界嘩然的“郵件互開門” 事件,就是對智聯招聘增持至 56.1% SEEK 公司,施展對於智聯財務和運營的控制影響。

國美董事長黃光裕與職業經理人陳曉的互相掐陷,曾經震驚國人。雷士照明施耐德與吳長江的內訌,貌似中層管理人員、基層員工、經銷商、供貨商等站在吳 長江一方,另一方是投資方賽富基金合夥人、雷士照明現任董事長閻焱及施耐德代表。實質是一場創造者和資本相互爭奪權益的鬥爭,也是資本和創業者的博弈公開 化。

3、發展與掙錢的陷阱

發展與掙錢有一個均衡點,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企業都可以找準這一個點的,初創型企業尤其難找準。

創業者一頭紮下去以後,對於他們而言,活下去是第一選擇。開始掙錢,往往是企業發展的信號,但是創業者不能過於急促,多快好省、一夜暴富不應當成為做企業的準則。這個陷阱往往在企業開始初步掙錢之後發生,很快企業就會竭澤而漁,自廢武功枯死在剛剛抵達的成功起跑線上。

曉軍電腦相信很多人還有印象,但是正在他們如火如荼地發展之時,為了保證自己銷售持續低落的漢卡繼續掙錢盈利,吳曉軍擱置了自己剛寫好的支持直接寫屏的軟漢字系統該。而且一擱置就是一年。後來緊急推出時,為時已晚。如日中天的曉軍 ​​電腦節節失利,最終兵敗滑鐵盧。

  • 二、嚴重“人”荒

最嚴重的“人”荒,不在於未得之真正缺失人才,而在於既有成員間的貌合神離。

人的重要性非同尋常,不僅關係到創業、還牽繫此後的守業。實際上就是團隊的組建與維護,對於人才,高科技型、高技術含量的初創型企業,感覺尤為明顯。

4、兼職團隊的陷阱

很多初創型企業都找過兼職團隊,很多事情交給他們,看起來很省事、也較省錢。兼職團隊弊端很多,最大的一點就是他們以技術實現為主,幹活,不會很精細、不會太用心,一切以時間為成本。當這些不成為問題的時候,一切安好;當這些成為問題的時候,能做的,幾乎只有選擇重做。

北京導視互動的徐占基總經理回顧剛創業時,與大多數創業者一樣,處處重視開源節流、節約成本,把自己成熟想法的產品幾乎交給一些貌似強悍的兼職團隊 去做,最終雖然技術實現了,但是用戶的體驗、具體運用、維護等等諸多方面問題成堆,最後一咬牙,自己組建團隊重新開始,全部重做。在年輕的創業者那裡,這 樣的例子俯拾皆是,以至於成為了一個必須重視的事例。

5、獵頭、招聘的陷阱:

獵頭或者招聘解決不了初創型企業核心團隊的人才問題。如同說“空降“是一種企業用錢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卻並不適合初創者。

首先,任何人才都需要一個合適的環境、融洽的團隊,才能發揮作用。再高級別人才甫臨,姑且不說對公司的忠誠度,至少事業心不夠,期望值越高,跌的傷害越大。當然招聘可以解決一些一線人員的不足問題。

筆者在與一些創業者聊天的時候,他們都不約而同地談到了人才招聘令人頭疼。主要是剛創業的企業缺乏吸引力,吸引不來優秀的人才,但是公司的發展又離不開這些人才的加盟。如非原先就有極大的人脈積澱,僅僅依賴親朋好友的介紹,往往只是杯水車薪,而且還有遠水不解近渴的問題。

那麼獵頭招聘就成為一種可行的方案,但是獵頭代價很高,問題很多,獵頭公司水平參差不齊,魚龍混雜,推薦的人才很多蒙混過關、以次充好或者僅僅作為 暫時性過渡安排,還有的相互勾結挑戰法律。創業者原本透過獵頭是想相對花點大價錢來節省時間、精力,結果卻更加延誤時機,還造成創業者形成對於外聘人才的 恐懼心理。而且獵頭也會把你的人才挖走,很少有企業,只摘果實不買單的,在這場代價不菲的爭奪戰中,最終損失最大的還是自主企業。

6、不分彼此的陷阱:

很多初創型企業,創業者都是親朋好友,其中以同學、校友為多。創業者往往陷入一個哥兒們義氣——不分彼此的迷坑。

實際上,情感上不分彼此,是一種現實情況,也往往是凝結大家共患難同創業的核心動力所在;但是創業者還需要始終明白和堅持的一點是,公司的發展必須 有序,且應該由必要的制度來規範和引導。換句話說,情感上不分彼此,往往讓創業者產生幻覺,以至於忽略用穩固的制度保障各自的最大權益……最終貽害大家。

“風車網”從某年 3 月 20 日高調上線,到 5 月 17 日團隊解散,僅僅歷經了不到 2 個月,因為管理層間缺乏信任使得團隊瞬間潰散項目因此停止。其 CEO 陳曉峰總結回憶時提到,他還在清華讀研時就與朋友一塊創業,做電信設備供應商 (VoIP 信令監測儀)。開始發展還不錯,然後很多廠家也進入他們的這個領域,不過這些外在因素並沒有打垮我們,而是因為公司開始掙錢後,幾個創始人開始內訌 了,CEO、CTO、另一創始人各奔一方,創業很快黃了,曾經的兄弟見面反目。

輝煌一時的百信鞋業,“創始人李忠文幾乎把所有核心和重要部門的權力都交給了他的親戚朋友,但相互又無制衡。”結果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另一家民 營企業,真功夫當其創始人之一的蔡達標與前妻潘敏峰離婚時,他與另一創始人、潘敏峰的弟弟潘宇海間產生紛爭,甚至因為涉嫌挪用資金、職務侵占等犯罪行為被 捕入獄。

7、人才培養的陷阱:

並非所有的人才都可以培養的。首先,認同感,方向、理念非常重要,沒有這一點,只是在為他人作嫁衣裳。還有最基 本的條件,一個文科學生培養成理工科的技術高手,這需要多大的代價;還有,能不能吃苦、有沒有主動學習的慾望、行事做事是否真正主動自覺等等。這些是很重 要的,把一頭豬培育成一匹馬是不可能的,但是讓一匹馬比原來快跑一點是可以的。

筆者了解的很多成功公司,在人才方面都是很穩定的,也是隨著公司一起成長、逐漸鍛煉出來的。不說高管層沒有流失人才,就是其他各業務部門,也凝聚著 各自的一幫員工。因為,成功的公司讓每個人的價值合理展現,並實現成功置換。因為大家都明白,頻繁跳槽讓企業和個人都會付出不小的代價。

三、“不著北”的市場

市場是企業得以存活的最關鍵因素,也是最終原因。

對於高科技型產品,最關鍵的是核心技術的掌控程度、實用性,以及營銷策略。市場雖然變幻莫測,但是創業者們還可以邊走邊看邊學,或者先調研確定再幹,或者直接借鑒別人,模擬進行。但是這仍然不影響一家企業的市場“不著北”。

8、“技術認可 = 產品認可”的陷阱:

技術認可不一定會帶來產品認可。很多創業者、創業團隊創業的時候具有一定的技術積澱,但是技術認可只是一種理論上的可能性,距離產品認可還有一段距離。產品認可,是一個有社會成員廣泛參與,並且結合各自使用習慣和實際效果,群體性選擇的事實性結果。

創業者在製定發展策略的時候,必須認清這一點,不至於偏頗。這在 IT 和汽車領域常常發生。

人們應該還記得,在 AMD 與 Intel 的競爭中,RambusDRAM 內存一度被視為 Intel 的競爭殺手鐧,技術上,RambusDRAM 內存以高時鐘頻率來簡化每個時鐘週期的數據量,因此內存帶寬相當出色,如 PC10661066MHz32bits 帶寬可達到 4.2GByte/sec,RambusDRAM 曾一度被認為是 Pentium4 的絕配。但是最終無法獲得大眾用戶擁戴……胎死腹中。

9、“知識產權 = 市場”的陷阱:

擁有知識產權,不等於擁有了市場。你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研製出了新技術、新產品,甚至及時申請了專利、註冊商標等 等,對於一個創業者來說,這還只是第一步。知識產權只是表明你優先具有這個技術,但是市場是商品化大生產,如果你不真正在商品生產上弄出結果來,並且各方 營銷策略跟進到位,形成實際市場能力的話,也可能是白忙乎了。

專利局那麼多專利,據說真正形成市場競爭力、或者最終 ​​形成品牌的少而又少,很多都默默淹沒在技術前仆後繼的潮水中了。

全國高科技投融資委員會主任潘峙鋼最近幾年曾經表示,目前我國科技研發人員總量達 200 萬人以上,專利申請受理總數突破 500 萬件,增長的速度均居世界榜首,但我國擁有的專利技術轉化率卻不足 1%。即使,我國高校專利申請、授權數量數十甚至上百倍地增長,但是,專利平均壽命只有 3 年多,專利轉化率也普遍低於 5%。

10、做技術追求不可複製性的陷阱:

追求巔峰,獨一無二,是大多數人的理想。實際上,現代商業之下,嚴格的不可複製性是不存在的,這就需要妥善對待 自己的技術,及時變現是最為有效的應對方法。當然在一定時期,對於相關項目的核心技術的掌控程度卻是可以實現的,這就提出了一個可以實現的課題,如何把技 術局部時段的優勢變為產品和市場局部的時段的優越。

技術永遠只是企業的一方面,而且創業者不是純粹的理想主義者,而是把理想變為現實的人。現實,總是不那麼完美的。所以技術追求應以市場為導向,在合理的範圍內適度拓展發揮。

11、“做產品 = 做市場”的陷阱:

即使靠近最完美的產品也並不就等同於公司已經取勝了市場。尤其對於一個初創型企業,人力、物力、財力不夠,專心 做產品,也會犯酒好也怕巷子深的病,何況現在社會生活節奏太快,可以生產實現的商品往往不是只有一個人、一家在做。也許你的產品即將將抵達最完美,可是在 前夕的黑夜,你的公司垮掉了。

對於很多初創型企業來說,也許只能集中精力專顧於產品打造。但是隨著企業一步步成長成熟,做產品和做市場兩個不同的領域,就會愈來愈展現出各自不同的規律性。創業者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差異,如果漠視兩者差別,就會在市場中敗下陣來。

季中曾是美國西雅圖景郡政府自然資源部高級工程師,2010 年回國開設了國內技術領先的顯示科技公司,公司費大力氣研製出了節能環保、成本小且便於安裝的公交電子站牌。有先進的技術和人才,又趕上中國倡導低碳環 保,大力發展公共交通的機會,天時、地利、人和占盡;然而,市場卻始終沒有火。

12、“明天 = 現在”的陷阱:

這一點無需多說,誰也明白,恢宏的明天藍圖替代不了今天必須跨越的無數溝壑。但是,創業者卻常常犯這個錯誤,他們大都是滿腔熱血、極有理想的人,但是相對而言,創業卻是一件極其繁瑣而又無比現實艱鉅的事情。

“明天”作為一種溫馨的浪漫,虛幻而飄渺,時常充滿了神奇的迷人氣氛,表現易於陷入波動的情緒;把明天等於現在,無意中對自己偷換概念,提前把明天的資金燒盡在今天,以至於很多東西最終被證明是好高騖遠、不切實際。

(原文連結:虎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