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業家們,這就是新創公司的設計該有的料
創業家有一股想要改變世界的滿腹熱血,從零開始,從一個概念的發想到產品的研發、到設計、再到產出、銷售以面對市場挑戰等,任何一個環節都不容小覷。其中,今天想要探討的是設計這個環節,新創公司們請認真的思考一下:設計是怎麼一回事?
本文作者 Wells Riley,熱愛新創公司和設計,目前於 Kicksend 擔任產品設計師,同時也是設計學習平台 Hack Design 的共同創辦人兼企業內容管理者。對他的生活中來說,最重要的莫過於設計和企業精神這兩件事了,對於現在設計在新創公司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因此他希望提供有價值的資源,填補企業與設計師間的鴻溝。以下以作者第一人稱撰寫。
像 Apple 這樣的公司所設計的產品,新創公司是不可能也不能忽略的,像是GitHub、Airbnb、Square 和 Fitbit 這些新創公司,從企業的核心發想設計,正致力於改變世界。但是到底什麼是設計?是一個公司的 Logo 嗎?或是一個創新的 UI(使用者介面,又稱為 GUI -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為了提供一致性的視覺語言,用以呈現儲存在電腦內的資訊,即使是對電腦不熟稔的人也能容易上手地使用電腦軟體)?
其實設計不只上述所說的這些,這只是呈現「設計」,將此抽象的名詞用圖像或實體具體地表示罷了,它必須是問題的解決方法,打擊你的對手也要靠它,接下來我們要淺談設計,給你驚訝不已的設計資源。
首先,什麼是設計?
1. 先對這個抽象的名詞下個定義:設計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設計代表著太多的東西,以不同的方式呈現但其功能都是相同的。不論是設計藍圖、聰明的 UI、使用者手冊、還是一把椅子,設計能解決視覺上和實體上的問題。
2. 所以說,什麼是「好的設計」?
要說什麼是好的設計,這可是很難下定論的。最棒的設計就是看起來一點都不像設計過的,甚至可以說是沒設計過的。
如果我們把範圍限縮一些,定義好這回事就會容易些。如果你知道你追求的是什麼,當你看到一樣設計時,就能更容易判別它到底是不是好的設計,當然,也許你一點也看不到它。
「好設計」的設計十誡
Dieter Rams 是著名的德國工業設計師,其設計和德國家電製造商 Braun 和機能主義的者的工業設計學派密切相關。根據 Vitsoe(創立於 1959 年,主要做長久耐用的家具,致力於更好而非更新穎),追溯到 1980 年代前期,其設計對全世界來說是相當重要的貢獻者,他曾經問自己一個無比重要的問題:我的設計是好的設計嗎?
由於好的設計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來衡量,因此他提出他認為什麼是好的設計的十大原則如下:
1. 創新 —— 創新的可能性還沒有被窮盡,技術的發展會不斷地為設計理念帶來新的機會,但設計的革新和科技創新息息相關,沒有所謂停止的一天。
2. 實用性 —— 產品是要供人使用的,而不是只為了滿足一部分心理,不只是要有功能性,同時還要兼具心理與美學。好的設計強調產品的實用性,同時要忽略掉任何可能悖離它的一切。
3. 美學 —— 一個產品的美是實用性的一部分,也就是要兩者合而為一;因為每天所使用的產品都會影響人的生活與幸福感,只有真正好的產品才會是美的。
4. 易於理解的 —— 表明產品的結構,夠好的設計,產品就會自己說話,它能夠自己告訴你它是怎麼一回事。
5. 不突兀 —— 滿足某一目的的產品就像是工具一般。它不是裝飾品也不是藝術品,因此設計應該要內斂而中立,留給使用者實現自我的空間。
6. 誠實 —— 不是為了要讓一個產品表面看起來有多創新、有多厲害或多有價值,而是要名實相符,並非試圖要給消費者無法實現的諾言。
7. 經久永恆 —— 避免迎合時尚,但也不是要看起來過時老舊。和時尚的設計不同,即使在今日一次性消費的社會下,仍能歷久不衰。
8. 高度一致性 —— 沒有隨性和偶然的空間,設計過程的在乎程度和準確性是展現對消費者尊重。
9. 環保 —— 設計要對保護環境做出重要的貢獻,也就是說要節約資源,在產品生命週期內,最小化物理和視覺上的汙染。
10. 盡可能越少設計 —— 少,就是更好。因為專注於本質,而非產品上多餘的負擔,回歸自然,回歸到最簡單。
「身為設計師的我們,不是在真空的環境下工作。我們需要創業家,但時至今日你會看到很少的公司把設計當一回事,至少這是我看到的事實」。Dieter Rams 表示。
要達到所謂好的設計,不是只要有亮亮的按鈕或是多專業的線框圖(Wireframe,主要功能為傳遞你的設計概念),它是整合了所有上述的原則,將其應用到某個有意義又精緻的東西上。
就像是一個很棒的商業計畫書,如果沒有專業的執行,也不過是紙上談兵。一個很棒的 Photoshop 樣板,如果沒有仔細地考量到使用者介面或使用者需求,那什麼都不是。
4. 工業設計紀錄片《客觀化》
以下這個紀錄片給你看看,從牙刷到科技裝置,每樣東西的背後充滿創造力的設計。
這些問題都很難以回答,設計師使你能夠和這些限制共事,去創造出一個產品,一個能夠讓消費者愛上的產品。愛,真的是一個非常非常強烈的情感。
Dieter Rams 和與他同時期的兩位設計師-Charles 與 Ray Eames(兩者皆為 20 世紀最重要的美國設計師,在建築學、家具設計、工業設計、製造業和攝影藝術的領域裡,有開創性的極大貢獻),開始了 20 世紀的運動,導向美麗而簡約的產品。即使早在 60 年前,設計是擁有高度價值的商業活動,很明顯地,今天它仍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 設計,可以分為哪些類型呢?
1. 平面設計
平面設計是一系列包含各種類型的設計師的名詞,就像「企業家」這個的名詞,它也涵蓋了各種不同產業的領導者,從創辦人到創投家,再到「首席忍者」(在創業的世界,每個人的頭銜都不一樣,也期待能在公司內扮演不同的角色,又或者是藉由不同工作內容來發揮所長。
根據 Business Insider 中所舉的例子,像是 Steve Jobs 的頭銜是 iCEO、SCVNGR(是一種遊戲,也是遊戲平台)的 CEO-Seth Priebsatch 頭銜為 Chief Ninja、Gary Hirshberg 為 Stonyfield FarmL(利用有機水果來製作優格、乳製品等)的 CEO,則叫作 CE-Yo),但也不是包羅萬象。
平面設計師不論是插畫家、字體設計師(在傳統的文字編排設計上,文字的組成是為了創造可讀性、連貫性和滿足視覺效果,但並沒有希望讀者特別注意什麼。甚至排字材料的分配、並最小化歧異性,為了達到清晰度與透明度。
展現文字的美學是平面設計中很重要的一環,較不需留意可讀性,而能展現美學的潛力。其類型結合了反白、圖像的元素和照片,體現文字與圖像的各種組成關係)或是各種不同類型的媒體,包含印刷製版和網頁設計。而平面設計多半以 2D 呈現,能夠印在物理的表面上或展示於螢幕上。
什麼是印刷設計呢?
是平面設計的一種,特別和平面媒體合作。
在電腦、軟體和網站被廣泛採用前,幾乎所有的平面設計師都採用平面媒體,像是海報、雜誌、書籍、廣告大型刊板等等。印刷設計師通常來說,兼具字體設計、插畫、操作傳統印刷機器的專長。一個將近 500 歲的印刷方法在近幾年來又重新受到歡迎,因為手工的質感與復古風格的流行。
2. 互動式設計
另一方面,互動式設計師專注於數位產品和互動式的軟體設計,像是網站 App 如 Facebook、Pinterest;行動 App 如 Tweetbot;操作系統如 OSX 等。當平面設計是為了被大眾所欣賞,而互動式設計則幫助使用者操作軟體和使用介面時增加良好的使用經驗,為了要達到某些特定的目標-收發 email、從 ATM 提款、或是給這個網頁按個「讚」。
「互動式設計非常專注於滿足潛在使用者的需求和欲望」。
1. 使用者介面設計
使用者介面(UI)設計是專注於使用者經驗與互動的軟體或網站設計,UI 設計的目標就是要讓使用者互動盡可能的簡單和有效率。好的使用者介面設計強調目標與完成任務,而且好的 UI 設計只會越專注達成使用者目標,也就是說,介面設計的好壞取決於是否能達到目標。
介面設計的過程必須要能在技術的功能性上和視覺元素之間取得平衡,以創造一個不只是操作上,同時也能適時調整迎合使用者的需求和易用性。
2. 使用者經驗(UX)設計
使用者經驗設計融合了心理學、人類學、社會學、電腦科學、平面設計、工業設計和認知科學層面,取決於一個產品的目的,UX 可能同樣包含內容設計原則,像是溝通設計(又或是傳播藝術)、遊戲設計或是教學設計皆為 UX 設計的範疇。
UX 設計的目標是要創造一個在使用者和產品間完美、簡單而且有用的互動模式,不論是硬體還是軟體。一但有了 UI 設計,使用者的使用經驗專注於設計出能滿足,或是有助於達成使用者的目標和需求的互動模式。
3. 工業設計
工業設計師創造實際的產品,為了數百萬的大眾消費者而設計。摩托車、iPods、牙刷和床頭櫃都是從工業設計師的巧手設計出來的。他們擅長具體的產品,以及在生產線與機器的限制下更進一步地創新。
工業設計的目的,就是要同時研究功能性與型態,以及在產品、使用者和生活環境三者間的連結度。
到目前為止,提到的都是從設計面出發的觀點與設計類型的介紹。那企業界是怎麼看待設計這一回事呢?
- 讓數據來說給你聽!
1. 新創公司心目中,最重要的設計特質是什麼?
我問了 78 個執行長、行銷人員、工程師和設計師,關於他們意見與設計的定義,在我想出這個計劃以前,我必須再三檢查我的假設,然後再獲得合法的資料。從下圖可以看出,其實企業家、工程師和設計師想的,似乎都是同一件事。
2. 產品設計有多重要?
產品設計包含數位和具體的產品,它反映的不只是美學特質,還有它本身樣貌、使用者認為它有多好用,以及使用者靠它能夠多容易、多快完成一件任務。
換作是你,請思考一下,你覺得產品設計對你而言有多重要呢?你覺得美學和實用性對你的顧客而言有多重要呢?
3. 設計可以有多深入?
一個極棒的設計,是根源於企業文化與價值;不只是企業家、開發者還是工程師,都會看見他們的產品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改善,他們深深地相信設計師屬於創辦團隊的成員之一,設計師是團隊不可或缺的一員。
- 設計師與創辦人,少了什麼連結?
1. 新創團隊加上設計師,會等於什麼?
很久以前,一對共同創辦人是由一個管理者和一個工程師組成的,這樣的組成造就了 Facebook、Microsoft 和 Apple。
現在這些公司擁有相當優秀的設計師,因為設計師是不可或缺的,他們無法承擔沒有設計師而產生的風險。這似乎反映了另一個事實:在新的創業團隊中,設計也變得越來越流行,像是 Square、Fitbit、Tapbots,還有很多很多都是。
對許多要取得資金、媒體版面和忠實顧客的公司而言,設計變成是最關鍵的區分者。我想,現在正是需要改變的時刻,是時候該把設計師加入到企業與工程師團隊裡了!
2. 拜訪設計師創辦人
根據 The Design Fund 調查,由設計師創辦人所創的公司收益不同凡響,是以數十億元在成長。以下五個是最有影響力的設計師創辦人,以及他們一手創立的,當前最受歡迎的新創公司:
1. Joe Gebbia, Airbnb
透過直觀而俐落的設計,Joe 致力於創造一個激發人心又不需花費力氣的使用者經驗,並親自規畫產品路線。Joe 視產品擁有帶來簡化生活、對環境有正面影響的價值,同時確信企業價值與這些原則是緊密連結的。
在 Airbnb 之前,Joe 曾經在 Chronicle Books 工作,一家共同創辦的環保設計網站,亦開發出許多消費品。身為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 的校友,Joe 獲得平面設計和工業設計的雙主修學位。
2. Alexa Andrzejewski,Foodspotting
Alexa Andrzejewski 身兼 Foodspotting 的創辦人與 CEO,Foodspotting 同時有網頁版和手機 App,提供尋找與推薦美食的服務。
在創辦人與執行長的頭銜背後,其實她是一個 UX 設計師,Alexa 認為她自己是「首席說書人」,負責攫取團隊、合夥人、投資人的想像力,透過比喻、使用者的故事來為設計打初稿及進行細部設計。Foodspotting 獲得 The Today Show、The Cooking Channel、Travel+LeisureFoodspotting、iTunes 和 Google Play(重複登上『本週最佳 App』的寶座)的關注。
3. Jessica Hische,自由插畫家
Jessica Hische 是一個自由作家、自由插畫家,以她個人作品 Daily Drop Cap 和 Should I Work for Free 的流程圖而聞名,除此之外,她有很多知名的客戶,像是 Google、Wes Anderson、Penguin Books。目前她是 Type Directors Club 董事會的一員,到世界各地演講關於書寫與插畫的主題。
4. Mike Matas,Push Pop Press
而在創立 Push Pop Press 之前,他曾經在 Apple 從事設計使用者介面和 iPhone、iPad 和 Mac OS X 的原圖設計。
5. Jeffrey Veen, Typekit
Jeffrey 也是廣受好評的網頁分析工具 Adaptive Path 其中一位創辦合夥人,領導 Measure Map 的計畫,管理著使用者經驗的團體,有志於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大的網頁 App,而 Adaptive Path 在 2006 年被 Google 併購。
- 一級棒的設計人才哪裡找
現代越來越難把所謂的科技才華所區分開來,設計師之於科技人才,像是在 Apple 的 Jonathan、Airbnb 的 Joe Gebbia 等,正在以他們的力量改變著世界,當然也仰賴著 Apple、Airbnb 擁有更棒的技術,不單單只是設計師。但也因為二者的結合,讓產品變得更加的實用、更具有藝術感,也更加人性化。
設計也許就是新創公司缺了的一角,若能達到企業、科技、設計的完美平衡,那將會是強大到不可思議的力量!
既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隅,那一級棒的設計人才哪裡找呢?
1. 你需要一個設計師,你想要怎樣的設計師?
創辦人要分享熱忱、積極向上的動力與未來展望,要找到一個可以解決問題和批判性思考的人遠重要於只是會設計網頁。你要找的,是一個能夠使你的新創團隊不斷往前衝的人。
2. 設計師在哪,就得往那跑
設計社群的規模都是相當小而零散的,許多設計師沒有意識到在新創公司內,他們越來越重要,但是以上兩個原因都不會成為新創公司尋找設計人才的阻礙。
以下這些網站,立刻能找到相當優秀的當地設計師:
當你想要打入設計圈,並且和有潛力的人才面對面,那 Meetup 和 Eventbrite 會是很棒的管道。強烈建議你至少參加一次設計大會,要找到你想要的設計師千萬不能錯過。
2. Zerply
你可以把 Zerply 想像成是設計師、開發商和企業家的 LinkedIn,它是個設計地相當精緻的平台,主要經營著網絡連結和推薦系統-身為才華洋溢的會員可以一一被推薦。此外,Zerply 可以依據地點、才能、技術三者來尋找設計師,更棒的是,它的系統是免費的。
3. Dribbble
全世界專門的設計師網路社群,只能因受到邀請而註冊成會員,這樣的制度能培育並集結全世界最優秀的設計天才。
想要找設計師嗎?Dribbble 讓你可以依據技能、可行性和位置來尋找,同樣你也能在 Dribbble 的工作布告欄上放廣告,也許有機會能吸引到全世界最棒的設計師!
4. Behance
一個為了展現才華並發掘具創造力工作的平台。
如果想要看全世界最創新的工作,Behance 會是一個很棒的地方,創造這個平台的不是經紀商,而是設計師們本身。讓設計師可以在 Behance 展示著作品,不只在 Behance,LinkedIn、RISD、Zerply、AIGA 和設計師個人的網站都可以展示,如此滿足了全世界的設計天才們,並爭相加入這個網絡。
其中,透過 JobList 能很容易接觸到超過 1,000,000 相當厲害的設計師,可依據分類如領域、位置、特殊技能專長等等搜尋,許多新創公司和像 Apple 一樣大公司早就在使用 Behance 了,網羅全世界頂尖設計師可是一步都不能遲的!
- 明白你所盼望的是什麼哪一種設計師
一名自由 UI 設計師 Sacha Greif 表示:
「與其找獨角獸 —— 能替公司解決所有問題的神奇設計師,倒不如思考,要雇用一名專注於網頁設計的網頁設計師、一名專注於寫程式的前端工程師。就像 WePay 的 Aberman 所說,『你要找設計師,不要期待一個設計師可以做所有的設計,而是要分門別類,專精於視覺設計的、產品設計還是前端開發的等等。』
假如你的預算沒辦法負荷,另一個選擇就是雇用一隻馬,讓他自己成長,長出一支角來:找一個願意學習前端寫程式又很優秀的視覺設計師,或是一個想要把設計學得更好的優秀前端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