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id/35090

撰文者:郭芝榕  發表日期:

2025關鍵數字,你如何解決未來的問題?

2025年的世界,有一些關鍵數字如下:

  • 57%的人口聚集在城市
  • 28億人面臨嚴重缺水問題
  • 4.1億亞洲人飽受洪水之苦
  • 8.5億人是超過65歲的銀髮族
  • 9034現象,缺子少孫蔚為風潮
  • 中國大陸的網路消費,將達整體零售額20%
  • 生物科技、智慧型材料、微型化與資通訊技術持續發燒

資策會MIC創新研究所所詹文男說,產業5到10年就會發生一次質變,產業要針對生活需求面去預測10年後需要的科技。例如「9034現象」,意思就是90後的女性,未來有3成沒有子女,有4成沒有孫子女,當她們老後,會需要什麼樣的環境?科技要如何解決她們生活的需求?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圖說:MIC、IEK、中經院、台經院合推2025台灣產業未來預測,從10年後情境需求回推現在該做的科技。圖片來源:郭芝榕攝影。)

跨領域創新應用將更普及,人才需求大

詹文男指出,「未來,產業的跨領域應用將會愈來愈普及。」因為民眾生活富裕之後,會開始追求好的生活,需要更有美感的產品及服務。所以,有溫度的產品才能提高附加價值,培養軟性經濟的創意人才也很重要。

例如建築要結合IT的軟體、硬體等等,只有單一領域的話,很難做出好的解決方案。而工業設計及硬體製造,不再只有強調技術,重視使用者介面的同時,也要考慮到科技對「人性」的意義。未來也會需要跨領域互通的平台,但目前還在建立。

改變技術思維

工研院IEK副主任張超群說,台灣在中小企業為主的結構下,產業看的都是未來2-3年變化。「台灣如果不能關起門來自己過日子,勢必要找到未來的趨勢。10年後的老化潮,台灣需要的是什麼?如何思考用既有的核心競爭能耐,並落實執行?」例如,GE是全球最大的飛機引擎製造公司,從賣引擎變成租賃引擎給飛機公司,思考如何把資源最大化。

中華經濟研究院國際所所長陳信宏指出,「我對台灣的前景沒有那麼悲觀,但很顯然我們不能用過去的模式,思考我們的未來。」15年前馬雲還是英文老師,他在15年前當下想的事情,不是以前台灣人去外面找訂單的思維,跟台灣只講技術的解決方案是不同思考。

例如行動支付,台灣的起步很早,但為什麼卻遠遠落後?陳信宏說,因為我們一直受制於塑膠貨幣與實體商店。馬雲看到的是中國缺乏網路上的交易,今天不論台灣有沒有辦法做出解決方案,如果要做出支付寶,勢必要有不同的視野。

政府只要開放創新、鬆綁法規

至於政府該做些什麼?詹文男指出,政府的角色只要做到兩件事,一是開放,看看世界上的創新應用有哪些,二是盤點法規並鬆綁,就可以讓創新發展。

詹文男舉例,像是最近Uber的爭議,政府能不能看到它的優點,像是能互評、尊榮、解決交通運輸等等,扶植台灣的業者創新發展好的交通運輸,而非限制它的發展?第三方支付、醫療法規、個資法,甚至酒還不能在網路上販賣…等等的法規,其實都限制很多創新發展。政府的思維還是停留在「深怕民眾違規、犯罪」。

2025年八大趨勢

《2025台灣大未來》列出八大趨勢如下:

  • 趨勢1:高齡化、少子化、人口往城市集中
  • 趨勢2:高度全球化,新興經濟體崛起
  • 趨勢3:電子商務國際化,資安事件層出不窮
  • 趨勢4:創新的原動力:跨領域科技整合
  • 趨勢5:區域經濟成常態,中國與印度國力增強
  • 趨勢6:吹起綠色環保風,精敏製造成為新潮流
  • 趨勢7:資源效率再提升:水、石油與糧食
  • 趨勢8:天然性的災害,經常伴隨人為災難

2025七大挑戰

《2025台灣大未來》列出七大挑戰如下:

  • 挑戰1:人口紅利消失
  • 挑戰2:國際人才競奪與人才斷層
  • 挑戰3:兩岸產業發展重點重複性高
  • 挑戰4:能源自給率低,綠色轉型存在多元瓶頸
  • 挑戰5:創新集中特定領域且效益不足
  • 挑戰6:教育學研體系與產業脫節
  • 挑戰7:網路基礎環境與產業落後中韓

詹文男表示,台灣可依照國際化、在地化、普世追求和差異利基四個面向,發展四個轉型方向,包括全球資源整合者、產業技術領導者、軟性經濟創意者、生活型態先驅者。